在“油罐车”舆情中,要关注几种错误的舆论导向

1)随着油罐车运输行业内部一个“公开的秘密”被媒体曝光,很多网民群情激愤,大家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骤然上升。“民以食为天”,大家对于自己和家人吃进肚子里的东西是否安全、是否被污染、是否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当然高度关注。但与此同时,网上人多嘴杂,在复杂的舆情当中也出现了几种错误倾向,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也需要说清楚。

2)第一种错误导向,是质疑媒体报道,甚至散布“阴谋论”。比如,有网友认为,有关媒体在报道中故意模糊了买家信息,旨在通过炮制“似是而非”的新闻挑动网民情绪。还有一些网友散布“阴谋论”,认为媒体在打着舆论监督的旗号攻击大型国央企。有读者建议,“让子弹飞一会儿”。在复杂的舆情中,保持理性,不要“一听到什么、一看到什么,就立即跳脚大骂”,这是对的。但是,具体到这次的食品安全事件,往“阴谋论”上引导,并不具有建设性。这件事情已经引发了中国上上下下的关注,央媒也纷纷下场,发表评论,痛斥媒体报道中所说的乱象。如果涉事的企业和个人,不管是卖家、买家还是油罐车运输单位、司机等,他们是被冤枉的,这个时候,他们一定会出来澄清,也没有任何人能阻止他们出来澄清。在国务院食安办已经明确表示要彻查这一事件的时候,如果像有些网友说的,油罐车运输的“食用大豆油”不是吃的,不是卖给消费者的,而是化工原料,这件事情应该早就被说清楚了。这么大一口锅,谁敢自己不声不响就扛下来?还有一个常识,那就是,食用大豆油和工业大豆油的制作流程、质量标准和生产成本都有很大的不同,几乎很难想象有企业会用高成本的食用大豆油作为工业大豆油用。网友提出这一质疑的主要依据是,有关媒体发布的视频中,所涉及的买家似乎主要经营范围不包括食用油分装和销售。但是,这个问题肯定说得清楚。希望最先报道此事的媒体、有关企业和监管部门,在接下来的调查中,把这个公众目前为止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说清楚。核心就是,媒体报道中涉及的油罐车,运输的是不是食用油?这些食用油到底是卖给了消费者,还是作为工业原料使用?

3)这起食品安全事件,再次冲击了很多网民的道德底线,一些朋友出于激愤,说了一些“过头话”。针对网民对监管部门未能及时发现问题的不满,有自媒体在标题中说,“五个记者顶100个市场监管局”,在全网获得大量转发。食品安全出了问题,监管部门一定要负责,要认错,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就此把监管部门所做的所有工作都“一笔抹消”,甚至认为“监管部门根本没有必要存在了,用记者就可以取而代之”,也不是一种理性的态度。从常识出发,在网民看不到的地方,监管部门有自己的日常工作。食品安全出现问题,监管部门难辞其咎,但是,你不能说监管部门都是摆设,干脆把监管部门都撤了,这就太偏激了。认真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只能说,对于食品安全,所有从业人员和监管部门,都要有一种敬畏心和责任感,都要时时刻刻常抓不懈,这是一场持久战,而不是一场毕其功于一役的遭遇战。

4)之所以不能说“五个记者顶100个市场监管局”,原因还在于,我们到底该如何评估中国当前的食品安全形势?虽然恶性事件很容易让人上头,但回归事实,过去十几年,中国的食品安全形势到底是变好了还是变差了?中国绝大多数食品的安全是否有保障?我觉得,稍有常识的人都会得出理性的结论。

5)越是出现食品安全舆论风波的时候,我们越是要对问题有理性、客观的认识。有问题解决问题,但也不要以偏概全,煽动网民对食品安全的恐惧感和担忧。以奶粉为例,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奶粉生产企业和行业协会等,下决心解决中国国产奶粉的安全问题。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国产奶粉的质量实际上已经完全不输任何进口奶粉,甚至有的还要更好一些。此外,我们日常吃的米饭油茶,只要是正规厂家的正规产品,食品安全整体上也是有保障的。因为出现了“油罐车”事件,就说中国所有食品的安全都令人怀疑,那就有点“扩大化”了。当然,为了对违法犯罪分子形成震慑,也为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监管部门要加大日常巡查、检验、执法力度,一经发现问题,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和安全感。

6)因为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就挑动官民对立,就大骂所谓的“特权阶层”,这没有必要。无论是空气污染,还是食品安全问题,14亿多中国人都是在同一条船上。如果食品安全的底线失守,每个人都会成为受害者。就像网友说的,那些“油罐车”司机就能保证,他、他的父母、他的孩子、他的亲人和朋友,永远不会吃进去他自己污染的油吗?

7)这次“油罐车”事件,因为涉事企业属于大型央企,对网民的心理冲击非常大。很多人非常“愤怒”,觉得如果大型央企都出问题,那么,我们还能信任谁?首先,我们必须清楚的是,依据媒体报道,涉事央企只是卖油的,运油、买油,最后再把被污染的油卖出去的是谁,目前这些关键信息还不明确。事件发生后,一些大型食用油生产企业纷纷表示,自己的产品并不存在“油罐车”事件中的问题,食品安全有保障。多年前,中国社会“公知横行”,煽动了一大波对央企、国企的“仇恨情绪”,但实际上,央国企在中国不仅承担着一般企业的经营责任,更承担着为国担责、为民服务的政治责任。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方方面面对央企的要求更高、监管更严格。在涉及国计民生的众多领域,央企都发挥着定海神针的作用。在各种急难险重的时刻,央企都是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不讲条件、不计代价往前冲。这些都是事实。整体上,央企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是有保障的,我们尽可以放心。

8)在这件事情当中,也涉及到了如何看待舆论监督的问题。舆论监督是一个社会健康运行不可或缺的一种机制,它可以弥补法律监督、人民群众监督的一些“死角”,可以通过暴露问题进而推动问题解决,让一个社会变得更健康。但是,我们也不要迷信舆论监督的作用,更不要“神化”调查记者的作用。舆论监督要发挥正向作用,还是要跟监管部门的日常监督结合起来,还是要靠政府部门最终去解决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舆论监督不能沦为“挖粪运动”,更不能将具体问题上升到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否定上来,当然也不能借舆论监督去敲诈勒索。健康的舆论监督,一定要有大局观,有责任感,有建设性。监督的目的是通过发现问题推动问题的解决,监督的目的不是为了“搞一个大新闻”,更不是为了为敌对势力否定中国、攻击中国提供素材。归根到底,舆论监督好不好,关键是看它有没有推动问题的真正解决。

9)任何一个社会,出现问题都是正常的。甚至我们可以说,问题的暴露恰恰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契机。经由“油罐车”事件,让我们对已经平淡了很多年的食品安全问题再次重视起来。通过舆论监督、政府部门的日常监管执法,来暴露更多行业的不正之风,来粉碎更多所谓的“公开的秘密”,这对于解决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提升中国社会的食品安全,这对于化解民众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焦虑感,都有积极的作用。古人云,“闻过则喜”,为什么“喜”?因为可以解决问题,可以变得更好。期待若干年后,当我们再次回忆起“油罐车”事件时,不仅依然能清晰地记得,我们对违法、违规和失职行为的愤慨,还能清晰地记得,这一事件在推动中国社会更好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上发挥的重要作用。(明叔杂谈微信公众号)


Leave a Reply 0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