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舆情研究 > 正文

【事件概况】

6月18日0时23分,中共长宁县委宣传部官方微博: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6月17日22时55分,长宁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我县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相关部门人员正赶赴震中,开展抢险救灾工作。之后发生多次余震,震感明显,请大家注意安全。

6月18日3时5分,中共长宁县委宣传部官方微博:

2019年6月 17 日 22 时 55 分,长宁县双河镇发生6.0级地震。截至 6 月 18 日 2 时50分,地震造成梅硐、富兴、双河、龙头、花滩等18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 3 人(双河镇社区1人、葡萄村1人、花滩镇丰顶村1人),受伤 21 人(双河镇14人、梅硐镇2人、硐底镇5人),造成S309古高路(硐底大桥处)中断;其他情况正在进一步核实中。

灾情发生后,长宁县立即启动地震应急预案,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率县应急管理局、县民政局、县卫健局、县电力公司等赶赴现场,成立应急指挥部,下设抢险救援组、医疗救护组、物资供应组、通信保障组、交通运输组、工程抢险组等迅速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6月18日6时15分,四川日报官方微博:

【#四川长宁发生6.0级地震#  已造成11人死亡】18日早上,记者从宜宾市政府新闻办获悉,截至18日5时20分,地震共造成11人死亡(长宁8人、珙县3人)。受伤122人:长宁48人(双河37人,长宁镇4人,竹海镇1人,梅硐镇3人,硐底镇2人,古河1人),其中危重5人,重伤16人,轻伤27人;珙县受伤71人(其中巡场65人、2人重伤,珙泉镇4人,底洞2人);高县3人(沙河2人,来复1人)。长宁被困14 人,救出13人(已死亡6人),1人正在施救,无生命危险。

6月18日9时32分,中共长宁县委宣传部官方微博:

长宁“6.17”地震情况通报

2019年6月 17日22时55分和23时36分,我市长宁县、珙县先后发生6.0和5.1级地震,市内各区县均有震感,初步了解震中周边的长宁县双河镇、富兴乡、梅硐镇,珙县巡场镇、底硐镇、珙泉镇等10个乡镇受灾较重。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宜宾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各项救援工作有序进行,目前灾区社会稳定。

一、灾情概况

截止6月18日凌晨5时30分,地震共造成11人死亡、123人受伤。其中,长宁县8人死亡、49人受伤;珙县3人死亡、71人受伤;高县3人受伤。地震还造成部分房屋、道路、电力、通讯等设施受损。目前,灾情正在进一步核查中。

二、抗震救灾工作开展情况

(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地震发生后,省委书记彭清华第一时间作出批示,要求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和部门及宜宾市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赶赴震区了解灾情,全力救治受伤人员,妥善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及时组织防灾避险,保障电力、通信、道路等畅通。要加强信息发布,确保灾区社会稳定。近期,震区经历了较强降雨,要严防地震和降雨双重影响造成的次生灾害,加强地质安全隐患监测,特别要对河坝、山塘、水库等进行拉网排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省地震局要加强震情监测分析,有情况及时报告。省长尹力第一时间来电话,要求宜宾市迅速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核查灾情,抢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确保社会稳定。尹力省长受省委彭清华书记委托,率副省长尧斯丹、秘书长张剡和相关人员连夜赶赴地震中心查看灾情、听取汇报、慰问受伤人员,成立省市联合抗震救灾指挥部,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抗震救灾工作,要求全力搜救人员,在中午十二点前拉网排查,摸清受灾情况。

(二)宜宾市委、市政府迅速反应。

地震发生后,在外出差的市委书记刘中伯第一时间打回电话,了解震情灾情,与市委副书记、市长杜紫平会商抗震救灾各项工作,并立即启程赶回宜宾;市委副书记、市长杜紫平立即赶到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应急指挥中心,召开指挥部会议、会商震情灾情、安排抗震救灾工作,并于18日凌晨1时30分赶赴灾区;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市级有关部门和救援队伍闻警而动,迅速分头行动、参与抗震救灾各项工作。

1.立即启动地震Ⅰ级应急响应。市委副书记、市长杜紫平召集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市级有关部门对震情灾情初步研判后,迅速决定启动“宜宾市地震Ⅰ级应急响应”,成立宜宾市“6.17”长宁地震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组、信息组、抢险救援组、群众安置组、医疗救护组、基础设施保障组、房屋鉴定排危组、次生灾害监控组、余震监测组、救灾物资保障组、社会维稳组、社会舆情稳控组、捐赠工作组等13个工作组,分工做好抗震救灾各项工作。

2.赓即派出前方工作组。为靠前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地震发生后,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派出前方工作组,分别由市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分率10个工作组,赶赴10个受灾乡镇,指导帮助抗震救灾工作,收集人员财产损失基本情况,救治伤员,转移安置群众。

3.迅速派出各类救援力量。现已派出武警760人、消防526人、民兵1283人、矿山救护队172人,共计2895人,分赴受灾较重的乡镇开展人员搜救、群众转移安置等各项抗震救灾工作。

4.快速调拨救灾物资。市、县两级快速从本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向有关受灾乡镇调拨各类救灾物资,已先期调拨450顶帐篷,5300床棉被、1500张折叠床运往灾区。

5.全力开展伤员救治。地震发生后,市县两级派出医护人员15辆车61名医护人员携带急救设备迅速赶往地震灾区,开展伤员救治工作;震中各乡镇卫生院在开展自身建筑安全初步排查后,迅速投入伤员救治工作。

6.开展拉网式搜救排查。长宁、珙县、兴文、高县的书记、县长及县级领导分别带队深入灾区核实灾情、看望受灾群众,按照“逐户核实、不漏一户、人人见面”的要求,开展拉网式人员搜救排查,确保在18日一早基本核实清楚灾情和群众伤亡情况。

7.全面开展群众转移安置。组织先期抵达现场的各类救援队伍和镇村组党员干部,全面开展震区群众转移,组织危险建筑、危险区域的群众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在建筑安全性鉴定完成并确认安全后方可回到住房;同时,要求全市所有的煤矿、非煤矿山等企业立即停产撤人。

8.做好信息发布,全力维护震区社会秩序。组织市、县公安、交警和镇村组党员干部分组分段对地震灾区实施社会面治安管控和交通秩序管控,确保震区社会稳定、救灾通道畅通。

9.动态发布震情灾情。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利用官方政务微博动态滚动发布震情灾情及抗震救灾情况,积极对接各类媒体、提供新闻通稿、公布有关动态,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10.有序有度调度社会救援力量。按照科学救援、适度响应的原则,对进入震区主要道路实施交通管制措施、禁止未经调度的社会救援力量进入主要震区,结合震情灾情和社会救援力量专业特长,有序有度、统一调度社会救援力量。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全力以赴搜救被困人员。二是全力以赴抢救受伤人员,确保医治到位。三是全力以赴安置受灾群众,加强救灾物资调配,确保转移群众“五有”(有饭吃、有衣穿、有饮用水、有安全住所、有基本医疗)。四是全力以赴安抚遇难者家属,做好善后处置工作。五是全力以赴核查灾情,做好受损房屋鉴定工作,确保灾情准确无误。六是全力以赴排查次生灾害,尤其抓好灾区消毒防疫和地质灾害排查整治工作。七是全力以赴做好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抢修工作,准确及时做好灾区天气预报,为抗震救灾提供有效保障。八是全力以赴维护好灾区社会秩序,做好信息发布,确保社会稳定大局。

6月18日12时48分,中共长宁县委宣传部官方微博:

据四川省应急管理厅消息,截至6月18日11时,地震已造成宜宾市和乐山市8县(区)受灾,因灾死亡12人,其中宜宾长宁县9人(双河镇男性杜采同、女性闫世联、女性罗永志、女性秦容、男性李秀明、女性王德英、男性李良焱、女性陶仲联、男性李云龙),珙县3人(珙泉镇男性王正松,巡场镇女性李跃根、男性宋宗彬),因灾伤病135人,紧急转移安置4496人(其中集中安置4305人,分散安置191人);倒塌房屋72户73间,严重损坏房屋12户19间,一般损坏房屋6424户781间;直接经济损失1081.8万元。

6月19日17时30分,长宁县人民政府官方网站信息:

6月19日,宜宾市“6.17”长宁抗震救灾指挥部第三次新闻发布召开,宜宾市政府秘书长李廷根通报了抗震救灾各工作组开展工作情况的最新信息。

通报指出,截至6月19日16时,地震共造成长宁县、珙县、高县等区县受灾,受灾人口243880人,因灾死亡13人,其中长宁县9人,珙县4人,受伤220人,其中,住院153人,在住院的153人中,危重8人,重伤12人,轻伤和轻微伤133人,紧急转移安置52931人;经初步核查、统计,震区电力、通信、供水、供气和交通设施和生态环境不同程度受到损坏,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9532户20185间,一般损坏房屋21123户75713间,灾情还在进一步核查中。

新闻发布会上,全国众多媒体记者对道路、电力恢复和应急措施等方面问题进行了现场提问,相关部门负责人回答了媒体记者提问。

6月20日18时13分,中共长宁县委宣传部官方微博:

宜宾市“6.17”长宁抗震救灾第四次新闻发布会

6月20日上午,宜宾市“6.17”长宁抗震救灾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灾情核查情况。截至6月20日16时,人员搜救工作还在进行,地震造成的人员死亡情况和昨天通报的相同,受伤人员比昨天增加6人。目前,房屋损毁核查评估正加快推进,据初步统计,地震共造成房屋倒塌922户3137间,严重损坏房屋16875户46886间,一般损坏房屋40689户114893间。灾情还在进一步核查中。

二、伤病员医治情况。截至6月20日16时,累计收治地震住院伤员156人、较昨天增加了3人,经有效治疗,现已有26名住院伤员出院,仍在院伤员130人,在住院的130人中,危重7人、较昨天减少1人,重伤12人,轻伤和轻微伤111人、较昨天减少22人,中省专家累计巡诊诊疗伤病员603人次,组织23名震后心理咨询专家,开展心理疏导216人次,伤员伤情总体稳定。

三、救灾物资资金接收管理使用情况。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20日15时,我市累计收到抗震救灾资金19284.89万元,其中,国家和省市财政共向灾区划拨救灾救助专项资金1.7亿元,接收社会抗震救灾捐助款物2784.89万元。为了加强救灾物资的管理使用,抗震救灾指挥部专门成立了以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唐浪生同志为组长的抗震物资使用管理监督组,将出台专门的抗震救灾物资使用管理办法,确保科学用好各类抗震救灾物资,阳光救灾。省市县三级累计调往长宁、珙县地震灾区帐篷5450顶,床13584张,棉被26000床,水和方面各14000件,面包3000件,已分发给受灾群众。

四、地质灾害和水利工程隐患排查情况。一是截至6月20日16时,省、市已安排6支专业地勘队伍、143名技术人员进入长宁珙县地震影响区10个乡镇开展专业排查,现已全面完成79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专业排查,其中5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出现变形加剧现象,已全部落实了避险措施。采取群专结合方式,开展全市震前1254个隐患点的第3轮常态化排查复核。二是对受地震影响的406座水库进行了全面排查,没有发生水库大坝明显移位、管涌等险情。对其中8座受损水库采取了降低水位运行措施,并明确专人24小时现场值守。对全市较大规模集中供水工程进行了全面排查,有5处供水厂(站)出现震损,经抢险抢修,震损供水设施已全部恢复供水。目前暂未发现水电站、在建水利工程、山洪灾害危险区震后险情。震中双河供水站严重受损,供水站地下水水源枯竭,水处理设施不同程度受损,造成双河镇约8000群众供水困难。对此,市水利局已紧急协调出动抢险机车23台,并组织35名抢险队员冒雨连夜抢修,已于6月19日上午11时30分完成临时供水管道安装,实现临时恢复通水。同时,立即组织专家现场踏勘,经多处考察,目前已确定梨头村集中供水站为双河镇的新水源地,将加紧推进工程建设。

五、群众转移安置工作情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工作,昨天晚上市委副书记、市长杜紫平连夜召开了受灾群众安置工作专题会,专题研究部署相关工作。截至6月20日15时,累计转移安置81396人(其中长宁县41336人,珙县39258人,其他县区802人),其中,通过就近集中安置方式设置大型临时安置点27个、安置受灾群众29860人,采取投亲靠友分散安置受灾群众51536人。目前,正组织省市县三级地勘、设计、燃气、给排水等方面专家450人,迅速开展房屋和市政基础设施震后应急安全评估鉴定工作,并将中小学校,幼儿园,敬老院,卫生院,保障性住房等做为安全评估的重点。在评估完成后启动灾后重建工作。

6月21日17时49分,中共长宁县委宣传部官方微博:

宜宾市“6.17”长宁抗震救灾第五次新闻发布会

截至目前,宜宾市“6•17”长宁地震救援已经过去三天了,搜救工作已基本结束,现在抗震救灾工作重点逐步从应急救援转向基础设施恢复、财产损失评估鉴定和灾后恢复重建。下面,我将抗震救灾进展情况作如下通报:

一、灾情核查情况

截至6月21日16时,地震共造成长宁县、珙县等八个县区受灾,受灾人口和因灾死亡情况没有新的变化。累计收治伤员177人、比昨天增加21人,新增人员都是由于地震造成轻微伤,现提出需要到医院诊治的人员。入院治疗人员经有效治疗,现已累计出院34人、较昨天增加出院人员8人,目前在院治疗人员143人(其中,危重7人,重伤13人,轻伤和轻微伤123人)。伤员伤情总体持续稳定好转。截至21日16时,初步统计直接经济损失88.89亿元。灾情还在进一步核查评估中。

二、地震烈度情况

6•17长宁地震发生后,省地震局现场联合工作队开始对灾区122个调查点进行震害调查,20日21时左右正式发布了《四川长宁6.0级地震烈度图》。此次地震最高烈度为Ⅷ度(8度)。VI度(6度)以上区域主要涉及宜宾市长宁县、高县、珙县、兴文县、江安县、翠屏区,等震线长轴呈北西走向,长轴72千米,短轴54千米,总面积3058平方千米,总人口1737914人,其中受灾人口247761人。

Ⅷ度(8度)区,主要涉及长宁县双河镇、富兴乡和兴文县周家镇(部分区域),面积84平方千米,共涉及人口43637人,其中受灾人口22823人。

Ⅶ度(7度)区,主要涉及长宁县双河镇、梅硐镇、硐底镇、花滩镇、竹海镇、龙头镇、铜锣乡、井江镇、富兴乡,珙县巡场镇、珙泉镇、底洞镇,兴文县周家镇,江安县红桥镇,面积436平方千米,共涉及人口381435人,其中受灾人口184257人(已扣除8度区人数)。

VI度(6度)区,主要涉及高县、兴文县、珙县、长宁县、江安县、翠屏区的58个乡镇,面积为2538平方千米,共涉及人口1312842人,其中受灾人口40681人(已扣除7、8度区人数)。

此外,位于VI度(6度)区之外的部分地区也受到波及,个别老旧房屋出现破坏受损现象。

三、基础设施恢复情况

经过全力抢修,目前,灾区交通、通讯、燃气等基础设施逐步恢复。

1.交通方面:宜叙高速公路长宁境内龙头至双河段宜叙高速已完成排危开挖方量400余方,灌缝修复路面30余处,处理路面约2000米;省道S443排危已处理土石方10000方,预计6月25日抢通;受损农村公路抢通工作顺利推进,目前县乡道均可通行;因地震停运的八条客运线路,目前已全面恢复通车,客运秩序正常。

2.电力方面:地震累计造成长宁、珙县、兴文县三个县的供电网络1207个台区、43条供电线路停运,导致7.16万户用户停电,已于19日21时全面抢通。

3.通讯方面:三大运营商共计中断通讯基站294个,目前已全部修复,地震灾区通讯恢复正常。

4.天然气方面:地震发生后,迅速组织对地震灾区5万余户天燃气用户停气进行安全排查,累计排查出安全隐患231处,目前已全部完成安全隐患整治,恢复供气。

四、灾区房屋评估鉴定和灾后恢复重建情况

截至目前,已组织各类建筑安全专家和技术人员近500人,全面对灾区学校、卫生院等公共建筑和民房进行应急安全评估,并委托中介机构开展受灾震损房屋鉴定,重点区域的震后评估工作预计将于今天完成。

6月23日10时11分,中共长宁县委宣传部官方微博:

宜宾市“6.17”长宁抗震救灾第六次新闻发布会

灾情发生后,长宁县立即行动,迅速启动一级应急响应,并第一时间紧急调动300多人赶赴震中开展救援,第一重任就是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在震中现场,组织县、乡、村、社四级干部2000余人,在400平方公里的受灾核心区内,进村入户,开展地毯式搜救,确保了不落下一户一人。截至目前,在中省市各级、各部门的全力支持下,搜救工作已基本结束;受损主要道路,灾区通讯、电力、供水已抢通,正逐步恢复供气。灾区2个受损敬老院的44名老人已全部妥善安置。截止6月22日,县财政已划拨紧急救灾资金1300万元,累计发放帐篷3613顶,棉被13002床,折叠床5987张,药品2538件,疫苗10000支,水、食品等生活必须品保障充分。各安置点防雷、防汛、防疫、卫生等措施全部到位。

同时,我们全力排查隐患,积极组织省市县200余名专家开展地震房屋建筑安全性应急评估,目前,已完成1.2万户评估工作,剩余受损房屋的评估正在紧张有序开展。严防次生灾害,全面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已完成预案内115处隐患点第6轮大排查,排查发现新增地灾隐患点41处,逐点落实防灾措施和监测人员。同时,逐镇制定应急预案和具体工作方案,严防大水、大汛、山洪等地质灾害,加强对42座受损水库监测防控。下发《地震受灾群众安置补助及遇难人员家属抚慰金发放标准实施办法》,正加紧开展多元化分散过度安置工作。在强力抗震救灾的同时,我们同步推进灾后重建的规划和方案制定工作。部分受灾企业已恢复生产。

【传播情况】

6月17日22时55分,“宜宾长宁地震”网络信息激增;6月18日0时至6月18日4时,“宜宾长宁地震”网络信息逐步回落;6月18日4时至6月18日8时,“宜宾长宁地震”网络信息持续增长。

【现实意义】

“宜宾长宁地震”网络信息千万级数据变量,截取时间与监测工具存在差异影响,笔者隐去首发媒体、传播媒介分布、核心微博传播用户、地域分布、高频词云、情感分析等偏差类图表,单纯从网络传播时间线宏观归纳,反映话题在高度刺激时段态势变化。但这并不意味我们要忽略传播媒介分布、热门媒体、核心微博传播用户等图表在一定时间范围所表达的数据参考价值。笔者只是想在数据图表内容“趋同”的泛文本层面,提取借鉴意义,寻求一个思维立面深度切入,抽象特别重大自然灾害形势下的复杂网络信息传播,对社会现实产生了什么新的思考和启发。

(一)网络传播架构。“宜宾长宁地震”发生后,相关网络信息短时间内迸发,社区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微博、微信、自媒体、客户端、手机终端等多元媒介融合传播,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主体维度、效能维度来观察,全媒体的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表征突出。

全程媒体:多元媒介利用新型通信技术,对“宜宾长宁地震”的信息或事件进行全程记录、几乎同步传播。如媒介对“宜宾长宁地震”报道遵循的内容方向轴线:客观报道灾情、救灾情况、灾区群众转移安置、灾区群众生产生活保障、灾后重建工作等。这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处置应对举措是记录,更是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

全息媒体:“宜宾长宁地震”相关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元信息格式交织传播,我们可以从广播、电视、网络、电台、移动终端、智能穿戴、车载通讯等媒介设备接受,信息传播克服了空间或物体障碍,新闻报道、信息传播无处不在,信息越来越“全息化”。同时,事件传播过程中有几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方面,地震来临时的场景图片传播量大,文字内容泛同质化。地震预警短视频热度高,受到海内外广泛赞誉;另一方面,考虑媒介自身平台属性,商业平台承载主要舆情场,舆论阵地主导权的间接化值得警惕。社会舆论移动端倾向明显,私密移动社交平台监管责任增大。

全员媒体:多屏互动、全媒传播,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有麦克风,同频共振的“宜宾长宁地震”舆论场除了相关部门响应迅速,及时对外发声外,公众积极交互的信息声量满足了普通民众参与社会事务的需要。

全效媒体:互联网成为社会热点事件的数据航站枢纽,用户捕获多元格式网络信息,对事物产生更加立体深刻的体验与认知。如网民通过网络媒介对“宜宾长宁地震”受灾情况、救助、保障等全面了解,增进地震预警、防灾减震等方面认知。

网络信息极快传播,如何让用户克服碎片信息冲击,宏观清晰认识重大自然灾害环境中的无序网络信息变幻?我们优先抽离内容,从事物本质发展、媒介平台信息传递先后顺序着手,厘清网络传播架构。

重大自然灾害(地震)有别于其他网络事件传播载体单一属性。普通社会热点事件网络传播往往以单独事件为载体,事件内核刺激民众心理形成区域范围舆论,区域范围外关联舆论并不具备事件载体,舆论射线强弱直接影响舆论态势变化。“宜宾长宁地震”发生后,成都、重庆等地震波辐射范围的地域轴线产生了多个网络传播载体,宜宾、成都、重庆等区域舆论场迅速形成;各地各级政府、应急、公安、消防、卫生、交通、电网、电信等部门及时对外发声、持续发声,区域舆论场声量不断扩大,全国舆论逐渐形成。

(二)网络传播内容。“宜宾长宁地震”相关网络信息复杂,笔者暂将其划分为受灾、救灾、辟谣、科普四条思维导线解构,方便受众明晰结构化认知。受灾线:地震刚发生时,地震辐射区域民众传播各类信息,其中受灾程序不同,相关舆论体量则不同。如哪里地震了?几级地震?房屋晃动视频图片、展示地震灾区民众乐天精神的笑话段子、明星为灾区祈福等。受天气、时间、组织能力、通信等客观因素影响,个体受灾感观化碎片信息较多,全面深度反映灾情信息相对较少。救灾线:各地各级政府、应急、公安、消防、卫生、交通、电网、电信等部门及时对外持续发布受灾情况、救援进度、灾区民众转移安置、灾区民众生产生活保障、灾后重建等内容。随着时间推移,救灾信息全面具体,内容情节化。如:连续发布受灾人数、震后首天,大河村一对新人如期举行婚礼、葡萄井重新蓄水,凉糕鼻祖有望“复活”等。此外,灾区周边城市对危化煤矿等潜在安全风险企业、交通运输、水利工程排查也是救灾内容的正面补充。辟谣线:“宜宾长宁地震”期间,全国各地公安积极打击网络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等不法行为,地震局针对民间猜测、异象对外辟谣,维护清朗网络空间。如网传裸体视频非此次地震造成、谣传宜宾地震大楼出现严重倾斜,实为台湾花莲商校街云门翠堤大楼倒塌、斗鱼主播小米粥和虎牙主播仓鼠王公然调侃宜宾地震遭封禁、男子伪造四川手机报信息预报地震、网民恶意辱骂宜宾地震受灾群众被行政拘留、四川地震局:宜宾地震为天然地震,非人工干预、长宁震区燕子成群飞舞,四川省地震局权威发声辟谣等。科普线:地震发生以后,各级政务微博发布地震自救常识,地震预警播报视频更是现象级刷屏。我们普及地震预警系统研发、覆盖范围,称赞防灾减灾实质性成果的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将话题延展的冷静思辨精神。一是避免地震预警系统认知误区,地震预警不等于地震预报。地震预警系统是一个全自动的物联网,可实现全自动的秒级响应。通过在主要地震区布设密集的地震预警监测仪,在地震发生时,利用电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的原理,在地震造成破坏前,提前几秒到几十秒为用户发出全自动秒级响应的地震预警警报,民众据此及时避险以减少伤亡,重要工程紧急处置以减少经济损失和次生灾害。二是地震预警系统效用的探讨与建设性意见。“地震预警”在震中正发生地震但还没有对其周边目标区域造成破坏前,利用电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给目标区域提供几秒到几十秒的预警时间。话题有三个思考方向:1.地震预警系统对于震中区域的现实价值;2.怎样的地震预警才算成功?3.如何普及地震预警倒计时音效辨识,优化预警阀值,避免有震感而无破坏性地震导致民众恐慌;4.如何充分高效利用地震预警时间实现减灾。

(三)网络传播技巧。“宜宾长宁地震”网络空间态势良好。一是媒介管控成熟。传统媒体公信力强,宣导重要领导救灾指示,政治色彩较浓,与新媒体报道分界明显。新媒体运用无人机、短视频等多元形式播报,内容接地气,与传统媒体相互补充。各地各级政府、应急、公安、消防、卫生、交通、电网、电信等部门官方微博持续对外发声,信息公开透明,民众辨别信息意识提升,谣言自净化与外净化能力增强,警示教育作用明显。如官方对重大突发事件主要舆论场的把控能力得到充分考验。如中共长宁县委宣传部官方微博连续多日对外通报“6.17”长宁抗震救灾情况、川内公安打击网络谣言、四川手机报对外辟谣地震预报信息。二是媒介报道倾向部分媒体报道地震预警播报视频宛如电影大片场景,媒体应注重新闻报道客观性,过度渲染文本容易误导受众。同时,警惕虚构性故事写作、灾后重建工作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宣传方式。三是舆情监管应对。针对震后重建阶段可能出现的新问题,相关部门应及时预警、处置应对,防止社会负面影响。如地震次生舆情、余震谣言、虚假募捐等。

【传播构想】

此次重大突发事件,政府、媒体、社会各界处置应对成熟得当。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网络信息区块化,传播效果差异化导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政府部门如何高效传播网络信息?用户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快速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总结网络传播规律,救灾指挥部设置网络部、专题网站协同配合,或许能让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处置应对更上一层楼。

一、为何设置救灾指挥网络部,建立救灾专题网站?

从突发事件的救援、控制、保障、社会力量参与、稳定维度出发,抗震救灾指挥部机构成员涵盖面广,包括政府、应急、公安、消防、卫生、交通、电网、电信等部门,重视网络空间在特殊时期安全有序发展,是社会治理的现实需要,设置救灾指挥网络部,能够最大限度深化网络信息传播的内外效用,助力救灾减灾防灾向精准化精细化靠拢。

网络部是救灾指挥向网络疆域的外沿,其将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二者规管合一。网络媒介深度融通,报、网、微、端、APP、自媒体让网络信息错综复杂,媒介信息呈现的特点有:一是横向区块化,媒介信息存在开放、半开放、闭合的场域;二是纵向时间叠加化,新旧网络信息相互交织;三是内属自身虚实化,谣言、不实信息大量存在;四是各界别利益、话语权不同,容易形成不同的舆论对冲;五是部分信息违背法律道德,导向不良;面对碎片化、分散化的海量信息,用户要实现内容的自我价值判断,没有较高的媒介素养相对较难。

二、如何设置救灾指挥网络部,建立救灾专题网站?

救灾指挥网络部与建立救灾专题网站不是新组织机构再造,而是在现有党委政府部门的基础上协同配合。

(一)救灾专题网站信息来源涉及众多政府部门。如各级政府、应急、公安、消防、卫生、交通、电网、电信等。如何保障网站信息权威、更新及时、传达迅速,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做好顶层制度设计,统一领导人员机构归属,让专题网站得到强有力的信息支撑。

(二)救灾指挥网络部可分设领导指挥组、信息联动组、网评分析组等,部门人员可沿用救灾指挥部组成的各单位人员。救灾专题网站设置如下版块:1.救援信息板块,实时公开救援进度,救治、伤亡人数、交通、通信保障等;2.辟谣板块,打击网络谣言、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等不良言论;3.救援报道板块,反映人文关怀,传递社会正能量;4.社会力量救援板块,如社会组织力量参与报名、红会援助等;5.求助寻人板块,方便民众发布救助相关信息;6.减灾防灾板块,普及自救知识,提升民众减灾防灾意识;7.心理援助板块,疏导灾民心理疾病;8.诉求板块,收集社情民意,疏导社会矛盾。

三、设置救灾指挥网络部、建立救灾专题网站效用。

(一)培育输送网络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如演练云数据平台网络指挥能力、政府部门之间横向纵向多维联动协同能力;锻炼网络专业人才信息收集、研判处理、舆论斗争能力。

(二)构建救灾指挥网络中枢,全面收集、处理、整合信息,全媒覆盖、多屏互动,提升传播效果。如收集各地受灾信息;统一迅速传播救援进度、灾害控制情况、遇难人数、救援保障等,促进信息公开。

(三)破除谣言、提升舆情处置能力、强化媒介引导力。如四川地震局:宜宾地震为天然地震,非人工干预、长宁震区燕子成群飞舞,四川省地震局权威发声辟谣、男子伪造四川手机报信息预报地震、男子造谣宜宾震后现巨龙被拘等。

“宜宾长宁地震”网络信息传播的现实思考及意义: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快捷键: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