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舆情研究 > 正文

舆情监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网络舆情分析师,此乃必学入门技能。舆情监测非常容易上手,初学者从事舆情监测工作一段时间后,便可摸索出它的技巧与方法。设置目标关键词,找准监测范围,配合舆情监测软件收集数据即可。舆情监测工作描述这几句话,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一方面,我们做舆情监测工作之前必须深度理解把握好客户单位属性。诸如政府与企业;党委政府系统内部的网信、网安、应急、司法、安监、工商、旅游等各类部门。客户单位职能不同,舆情监测内容指引便有所区别;另一方面,个人心力与舆情监测软件运用。舆情监测人员在理解客户单位业务的基础上,凭借专业素养和经验设置属地常态关键词,同时根据客户工作动态,实时调整专项舆情监测关键词。做好上述工作,舆情监测便可得心应手,面对亿万级网络数据和一些人为无法克服的主客观因素之时,遗漏信息问题却仍然难以避免。如何保证信息采集及时全面,本人从事舆情工作多年,该问题常常令人绝望与疑惑,很多时候你仔细认真工作也不能确保万无一失。

一、组织机构

国内舆情行业水平参差不齐,市场准入门槛较低,新闻单位转型、高校研究机构、网络技术公司都有涉足。

一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行业竞争无序,未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规范,导致舆情行业薪酬低,舆情服务水平差异巨大;

二是不少本身从未接触过舆情信息工作的组织机构想分一杯羹,项目匆忙上马,缺乏行业经验底蕴,更无舆情从业人员上岗与进阶培训,舆情服务水平低下;

三是舆情项目利润薄、服务周期长,部分舆情服务组织机构管理水平不高,无远景规划、无资金投入、无人力保障,舆情服务得不到进一步深化拓展。

、舆情客户

(一)客户与舆情监测组织机构未形成数据共享、监测联动,导致监测组织机构与客户工作方向产生认知偏差,不能及时有针对性的调整监测方案,实施特定工作任务。

(二)舆情监测内容要求的不明确性,舆情监测组织机构对客户任务难以精准把握,导致报送的舆情信息在方向把握上存在偏差。一是新近发生的舆情事情(负面可以直接报送、传播量大的正面事件也需重点关注);二是陈年旧事引发舆论爆点,网民关注度飙升;三是存在研判争议的舆情属性问题,主要是客户与监测人员对舆情信息的研判认知差异;四是客户领导重点关注的舆情信息。五是舆情监测报送范围存在随意多变性。

(三)客户错估舆情监测组织机构能力,在舆情监测地、舆情监测量、舆情监测时间等方面要求远超监测机构能力范围。

三、舆情专员

(一)舆情从业人员对政治立场、专业技能的综合性要求偏高,不但基于网络信息技术运用与采集,更需要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统计学、心理学、新闻传播学等方面知识储备。现今舆情行业准入门槛不高,势必影响舆情从业人员水平。如舆情专员对搜索引擎、公共管理、部门职能的了解,直接关系到关键词设置,进而影响舆情监测数据。

(二)舆情从业人员往往一人身兼数职、业务繁多,对舆情客户领导科室、业务范围、行政区划等信息资源没有过多的精力去深入了解与积累,不能有效针对客户制定完善的舆情监测计划,从本位至周边、纵向与横向监测客户舆情,直接影响舆情监测数据的全面与准确。

(三)舆情从业人员过度依赖舆情软件进行业务监测,人工信息采集频次过低,同时部分网站论坛、网络社交平台更新延迟,影响数据采集。如网民通过网络平台发布的信息,通过网络平台自身搜索工具,抓取信息也会存在一定时间延迟。

(四)舆情从业人员对信息数据的研判、报送之间存在矛盾,间接影响数据采集。一是报送信息对口准确、数据量偏少之时,麻痹大意思想容易遗漏客户要求的实时监测任务数据。二是报送信息繁多,数据符合客户要求较少,重要信息可能被过载信息覆盖遗漏。

(五)舆情监测工作枯燥乏味,监测时间过长、业务繁多,全年常态值守薪资低下,从业人员缺乏长效培训成长机制与精神归属,导致主观能动性降低、敏感性不高,影响数据采集。

四、舆情软件

不论机关单位,还是机构企业,现今从事舆情服务的组织机构都会使用舆情监测软件,其也存在一定弊端。(一)构建舆情监测软件的技术人员水平有高有低,直接导致舆情监测软件使用功能性上的差别,部分舆情监测软件抓取数据能力较差,数据抓取严重滞后。(二)移动网络应用发展过快,用户逐年增多,舆情监测软件对移动网络应用抓取能力有限。如小视频、微信公众号、私密朋友圈信息监测较难。(三)部分组织机构未采购舆情监测软件,单纯依靠人工监测,更加容易导致数据遗漏。

网络舆情监测漏项联想几种:目前有 1 条评论

  1. 沙发
    威言威语

    做好舆情监督工作也是不容易的。

发表评论

快捷键:Ctrl+Enter